top of page

Patrick 《無需DSE文憑試,升讀加州柏克萊大學》

美國中學生文化交流計劃分享、美國社區大學/大學分享

5月初,喜獲Patrick自西雅圖傳來的好消息,他已被世界排名第六(註)的加州柏克萊大學 UC Berkeley取錄!

Patrick是透過 CLC「1+2+2」美國升學計劃,由一年中學交流生起步,升讀兩年社區大學,銜接 UC Berkeley,預計兩年後便可完成學士學位。

他於2011年在香港完成中五後,便到美國,並沒有報考第一屆新高中文憑試(DSE)。他為何選擇「跳船」?「我在香港讀中文中學,學校幾好,但我成績只是中上,班中約考十幾名,而且英文成績不太好,所以對DSE或入讀香港的大學信心不大,就算考到,亦未必是心水學校及修讀首選學科。剛巧,父母朋友的子女也透過CLC升學計劃,提升了英語水平,順利升讀世界知名大學,所以我便決心一試。」

交流生那一年,Patrick被配對到加州一個人口不足十萬的小市鎮Clovis,並於Sierra High School升讀12班。「那兒只有我一個香港人,最初也擔心英語溝通問題,但原來在一個全英語環境,進步可以很快。而且美國接待家庭、同學、老師也很友善,我聽不明白會再解說。我與接待家庭相處很融洽愉快,感覺就如他們的家庭成員,他們喜歡騎馬,並飼養了五匹馬。期間,除了我,他們也接待過巴西及挪威的交流生,所以我認識了多國文化。閒時,以家庭活動及運動為主,生活並沒香港方便及多采多姿,但出國,其實就是要有不同體驗!」

「學校是公立中學,約五六百人,我選讀科目包括:英文、Pre-Calculus (數學微積分)、經濟、藝術、體育、Civics (公民)、Chorus (合唱)。他們希望學生有多元化知識,所以不會偏重學術科目。上課較香港輕鬆,不須死讀,考試壓力也不大,我除最初英文稍弱,得C,其餘都有A及 B。我去交流前,考過 TOEFL,得四十幾分,入社區大學前再考,有81分,雖然不是很高分,但已有明顯進步,尤以聆聽部份,所以社區大學時,我不須要修讀英文預備班。不過,我覺得最大的得著不是分數,而是生活體驗!能感受學習的樂趣,認識不同背景的朋友,廣闊視野!」

到美國不久,Patrick已覺得美國學制較靈活,大學選擇較多,所以便報讀西岸華盛頓州的雪蘭社區大學 (Shoreline Community College),希望以社區大學的成績,躍進更佳的大學。他有不少同學升讀社區大學後,重拾讀書信心,成績顯著進步,都能考入目標大學。如果以他當年香港的成績,要入讀UC Berkeley這類名校,機會極之渺茫。

「在社區大學兩年,超級充實!每學期約3個月,我共修讀7個學期,以95 Credits (學分)完成副學士。其實,沒有時間可以偷懶,因為想有高的GPA (平均分)銜接大學,每一科都要用功。慶幸的是,付出同回報往往可以成正比,『做齊做足』,便可獲理想分數。再者,我所選的大都是我有興趣的科目。」

「美國不論社區大學或是大學,第一、二年都是讀General Studies及Major Pre-requisites,我較喜歡商科,所以修讀了幾科經濟、會計、商業法律等。而秋季,我將轉往UC Berkeley修讀經濟。」

Patrick最終以GPA 3.96 (4為滿分) 於Shoreline副學士畢業,除UC Berkeley,並獲 UC San Diego, UC Irvine, UC Davis等世界Top 100 大學取錄。除了他的成績,他積極參與活動及服務均有助他報讀學校。Patrick更於年初獲Shoreline獎學金,以示鼓勵!

「我參加了Shoreline香港學生會,認識其他香港同學外,亦會介紹香港給其他人認識。不過,最精彩及最具挑戰的,必定是Peer Mentor的工作!這是國際學生事務部提供給學生的工作機會,其主要任務是協助每學期新入學的國際學生認識校園及適應新環境。我們會籌辨又好玩又實用的迎新活動 Orientation,不過應該沒有香港那麼『激』。最開心是認識更多新朋友,處事及組織能力、溝通技巧均有進步。」

Peer Mentor申請者眾,每年競爭激烈,Patrick外向及樂觀的性格,友善的笑容及親切的態度,想必是他獲選的原因。他總括這兩年社區大學的生活:「非常好!包括接待家庭、學校、老師、同學!而最開心,當然是順利銜接理想的大學!」

bottom of page